金戈铁马形容什么人(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)
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
如果古人说“右军如龙,北海如象”,吾则说:“平原如虎”。用“气吞万里如虎,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”来评价颜真卿,可谓名副其实。
与“书圣”王羲之双峰并峙,是中国书法史上的“双子星座”。他将独特的笔法发挥到极致,开宗立派。以篆籀笔法入楷行,以外拓笔法通筋骨,卓然不群,傲然*。从此,中国书法源流泾渭分明,一派以王羲之传承,一派以颜真卿传承。如果说王羲之是长江,颜真卿就是黄河。
元嘉草草,封狼居胥,赢得仓皇北顾。四十三年,望中犹记,烽火扬州路。可堪回首,佛狸祠下,一片神鸦社鼓。凭谁问: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,大略有三个过程:一是立坚实骨体,求雄媚书风。二是究字内精微,求字外磅礴。三是臻神明变化,与生命烂漫。
颜真卿的行草书,遒劲有力、真情流露,结构沉着,点画飞扬,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。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,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,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,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,故而被后世誉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。
金戈铁马形容什么人
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“颜体”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。他的书法有卓越的灵性、坚强的魂魄及丰富的人生履历,故而境界瑰丽、雄健,阔大。百般锤炼,使“颜体”形神兼具。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,出神入化的境界,“颜体”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。范文澜在《中国通史简编》中又说:“初唐的欧、虞、褚、薛,只是二王书体的继承人,盛唐的颜真卿,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。
颜真卿立朝正色、刚而有礼,尤崇忠孝。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、太子太师,封鲁郡公,人称“颜鲁公”。兴元元年(784年),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,凛然拒贼,终被缢杀。追赠司徒,谥号“文忠”,被后世誉为“人艺和谐统一的典范”。宋高宗赵构御赐颜真卿庙额为“忠烈”,尊其为神。
他是行书三大家之一,其《祭侄稿》与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苏轼《寒食帖》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。其行书《祭侄稿》,如果就真迹和水平综合而言,天下第一行书的位置,非《祭侄稿》莫属,此论早已有之。
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,后又得笔法于张旭,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。他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,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。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“颜体”,与柳公权并称“颜柳”,有“颜筋柳骨”之誉。
过去虽然对“横”与“竖”都有明确要求与写法,如“永字八法”等,但对其粗细、长短、正斜等,可能因个人风格不同,就会有不同的变化。但没有粗细的原则,到了颜真卿,则统一为横细竖粗的铁律。并且横画右侧收笔带点,这些变化非但不怪,而且使整个字更端庄俏丽。宋徽宗赵佶则在“瘦金书”中,竖画亦带点,则是更进一步的继续与发展。
金戈铁马的典故出自哪里
千古江山,英雄无觅,孙仲谋处。舞榭歌台,风流总被,雨打风吹去。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。人道寄奴曾住。想当年,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。
世人云:“学书当学颜”。颜真卿,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,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,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;既*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,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。其书如老枿枯林,却有浓花嫩蕊,一本怒生,万枝争发。
颜真卿的真书,如《多宝塔》,雄秀端庄,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,方中见圆,具有向心力。用笔浑厚强劲,善用中锋笔法,饶有筋骨,亦有锋芒,一般横画略细,竖画、点、撇与捺略粗。这一书风,大气磅礴,多力筋骨,具有盛唐气象。《颜勤礼碑》《颜氏家庙碑》,书法筋力丰厚,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,与其早年时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浑厚大气,乃晚年之代表作。
若能向天再借十年之命,刘裕也许能一脚踹翻后辈杨坚、抢先一统南北。如果此事成真,那么刘裕的头上少不得要加上一顶“千古一帝”的大帽子,从而与秦皇、唐宗同列。
刘裕之前,祖逖、庾亮、褚裒、殷浩、桓温先后北伐,无一事成,东晋的北疆始终被限制在淮河流域不得寸进。义熙元年,南燕慕容德卒,其子慕容超继位,昏暴无道,国政大乱。义熙五年,慕容超又作死入寇淮北,大掠而还,于是刘裕上表征燕,继而举兵北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