杜甫的代表作(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)
杜甫最著名的十首诗
《闻官军收河南*》:这是杜甫一生中最开心时候写下的诗,全诗情感奔放,处处渗透着“喜”字,持续八年之久的“安史之乱”宣告结束,诗人听闻喜讯后,才思泉涌,喜悦之情迸发,于是,写下了这首《闻官军收河南*》,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、兴奋的心情,这首诗于是被称为杜甫“生平第一快诗”。全诗如下:
《绝句》:前两句写景,后两句诗人把读者由眼前景观引向广远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,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拓宽了广度,使得全诗的立意一下子卓尔不群,既有杜诗一贯的深沉厚重,又舒畅开阔,将读者引入对历史和人生的哲思理趣之中。全诗如下:
杜甫(712年2月12日[1]—770年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祖籍襄阳(今属湖北),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(今河南巩义西南)。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。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分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后世称其杜拾遗、杜工部,也称他杜少陵、杜草堂。
《春望》:此诗作于“安史之乱”爆发初期,长安城沦陷,杜甫面对当时混乱的局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,表达了诗人忧国、伤时、思乡的思想感情。清代陈衍说:“老杜五律,高调似初唐者,以‘国破山河在’一首为最。”全诗如下:
《登高》:这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,此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,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、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,清代杨伦说:“高浑一气,古今独步,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。”全诗如下:
杜甫的代表作
杜甫字子美,号“少陵野老”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也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位伟大诗人,被后人尊称为“诗圣”。他与诗仙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分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,杜甫也常被称为“老杜”。
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,被后世尊称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,他有“致君尧舜上,再使风俗淳”的宏伟抱负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,但后来声名远播,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,大多集于《杜工部集》。
(节选)俄顷风定云墨色,秋天漠漠向昏黑。布衾多年冷似铁,娇儿恶卧踏里裂。床头屋漏无干处,雨脚如麻未断绝。自经丧乱少睡眠,长夜沾湿何由彻?
《赠花卿》:全诗虚实结合、动静结合,婉转含蓄、耐人寻味。后人称:“杜工部诗称诗史,于此一绝便见。”全诗如下:
《蜀相》:这是杜甫著名的咏史怀古诗,此诗借游览诸葛*,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、死而后、忠心报国的赞美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,在历代咏赞诸葛亮的诗篇中,堪称绝唱。全诗如下:
李白最牛的一首诗
10、《春夜喜雨》:这是著名的咏物诗,此诗运用拟人手法,以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,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、滋润万物的春雨。全诗意境淡雅,意蕴清幽。全诗如下:
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:这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一首古体诗,全诗介绍了诗人晚年凄凉的生活环境,但即使身处环境再恶劣,诗人却仍是心系天下,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深沉的爱。全诗如下:
《旅夜书怀》: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,更感伤老年多病、漂泊无依的心境。颔联化用李白《渡荆门送别》中“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”一句,是传唱千古的名句。全诗如下:
《望岳》: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,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,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,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、敢攀顶峰、俯视一切的雄心以及卓然*、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。全诗如下: